打造汽轮机零部件行业领军企业
——访上海本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鸿雁
文/陈凤
上海本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沪闵路383号,是一家致力于汽轮机相关产品研发和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厂房面积2400平方米,现有员工50人。董事长王鸿雁来自黑龙江省鸡西市,是一位典型的东北人,外形阳刚,体格健壮,性格豪爽,侃侃而谈。两个多小时的交谈,笔者了解到王鸿雁成功背后,付出了长期艰苦的努力。他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中国制造的信心,以及心无旁骛做民族工业的执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对他的敬意之情也油然而生。
从偏远矿山考上哈工大,改变一生命运
采访一开始,王鸿雁就坦率地告诉我们,1967年,他出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区一个偏远矿山,自幼过着艰苦的生活。1985年,18岁的王鸿雁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通过高考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传为佳话。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考大学录取率非常低,更别说名牌大学。一个偏远山沟里的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考进被誉为“工程师摇篮”的世界知名工科强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
在哈工大动力工程系四年制本科学习生涯,王鸿雁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把专业知识学了个透。这,为他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王鸿雁大学毕业,分配到哈尔滨电气集团下属哈尔滨汽轮机厂。哈电汽轮机成立于1956年,有“共和国掌上明珠”和“共和国的长子”之美誉,是电站汽轮机和舰船用主动力装置的生产基地,是以设计制造大型火电汽轮机、核电汽轮机、工业汽轮机、燃气轮机和舰船用主动力装置等系列主导产品的国有大型发电设备制造骨干企业。
王鸿雁在一线车间实习一年后,调到用户服务中心。从此,他开始在各省市奔波,服务全国各地客户,一两年都难得回家一次。无论哪个地区的汽轮机设备出现故障,他都要赶到现场查看、沟通协调,再联系厂里派人过来处理。但由于当时通讯滞后、人手不足等原因,从设备产生故障,到厂里派工程师赶到现场,这个过程往往要耽搁好多天。到了1992年,王鸿雁工作满三年,获得工程师职称。渐渐地,客户的设备出现问题,他已具备独立处理能力。设备需要更换零部件,就自己画图纸,找厂家做。一来二去,越来越多的客户信任他的技术和为人,放心地将设备交由他处理。
汽轮机是一种旋转式蒸汽动力装置,是现代火力发电设备的重要零件,也用于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舰船动力装置中。中国汽轮机发展起步比较晚,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经济增长加速,电力需求不断增长,全国各地电站工程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其上下游产业,尤其最重要的部件——汽轮机市场扩张速度也随之加快,无论进口设备,还是国产设备都在攻城略池。在天南地北到处奔波、服务大量用户的岁月里,王鸿雁深刻感受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我国汽轮机相关零部件产品及其售后服务市场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放弃央企“铁饭碗”,自主创业施展更大抱负
1994年,哈电集团公司在国内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革,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和实业公司,王鸿雁调到实业公司担任厂长助理。转眼到了1995年,改革春风正劲,已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的王鸿雁感受到这个时代所蕴含的历史机遇,决定自立门户。于是,以3万元注册资本,创办了哈尔滨万友电力公司,迈上创业之路。
公司成立后,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积累多年的客户资源,加之当时市场上做汽轮机相关产品售后服务的公司少之甚少,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公司做了一年,年利润突破100万。90年代中期,普通职工月工资只有几百元。那一刻,王鸿雁真正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时间走到1998年,汽轮机市场进入高速发展后的“冷静期”,王鸿雁得以放慢脚步。有一次,他来上海出差,顺便探望友人,没想到,这趟看似普通的行程,竟然改变了他今后的创业道路和人生轨迹。
至今,王鸿雁仍清晰记得,那天晚上,站在黄浦江畔,吹着徐徐江风,享受难得的宁静。突然,黄浦江对面打出巨幅房地产广告——闵行区某楼盘正在火热开盘,每平米售价2000元。那一瞬间,他怦然心动,第二天就去售楼处订了两套期房。这段小插曲,让东北人王鸿雁和上海闵行区结下不解之缘。
一年后,王鸿雁来闵行交房、装修,无意中发现闵行区是上海老牌工业区,投资环境相比东北地区,有着明显的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上海背靠长三角,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经济繁荣,中外企业林立,发展空间巨大。王鸿雁决定,在上海开设新公司,把哈尔滨公司业务逐渐向长三角地区转移。
站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32岁的王鸿雁带着家人来到上海闵行区,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从零开始,开启人生第二次创业。
专注产品研发,凭借技术实力成为行业领军者
过去,我国电力设备大部分都是进口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供应商手中。就算再小的零配件需要更换,都必须向国外厂商订购。价格昂贵不说,还必须几百件起订。王鸿雁明显感受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于我国电力设备发展是最大障碍,犹如被人卡住了脖子,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釜底抽薪”。“核心技术靠求人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王鸿雁说。“研发、制造比国外更好的汽轮机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他的人生信念。
来到上海后,王鸿雁成立了上海本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研发队伍,并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制电站汽轮机设备相关产品配件。企业在升级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公司主要产品有液压紧配螺栓、复合缠绕垫片、蜂窝汽封及其他相关配套产品和配件,这些产品均提供安装、维护等优质的售后服务。
“就拿这片复合缠绕垫片来说,一开始我们只能从日本引进,价格贵得很。还有这种液压螺栓,只有英国、瑞典能生产。后来,我跟研发团队提出,我们要做到‘进口产品国产化,国内优化’,不但要自主开发出来,还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让产品性能更优良。”
本着这一理念,王鸿雁带领研发团队咬紧牙关、攻坚克难,经过持续努力,付出无数汗水,终于研制出比一些发达国家工艺更为先进、性能更为卓越的复合缠绕垫片、液压紧配螺栓等汽轮机零部件产品,价格低于国外一半以上。王鸿雁和其他两个工程师研发的液压紧配螺栓,在国内第一个获得专利证书,在行业引起较大反响。目前,国内80%的大型发电机组设备中,都装有本安公司的该配套产品。2004年,公司年产值突破1亿元;2015年,获得中核核电年度优秀供应商称号;2017年,获得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战略供应商称号;2018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公司为日本三菱重工、韩国斗山重工、韩国三维科技等国外企业常年提供汽轮机配套产品及服务。在国内市场,为华能国际、大唐电力、国电电力、中电投资、中核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等主机制造厂家保持良好的产品配套合作关系。
近年,我国清洁能源比重快速上升,尤其2014年以来我国核能发电量较之前有了明显增长,我国在建核电规模全球领先,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本安公司先声夺人,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介入核电领域的民营企业。为中核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提供配套产品,便是公司在核电领域的小试牛刀。
上海本安实业公司在王鸿雁带领下,多年秉承着“精诚合作、勤奋务实;严谨规范、持续改善”的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一直稳步走在行业前列,凭借科研水平和技术实力成为行业领军者。王鸿雁还透露,公司目前已进入航天军工设备零部件制造领域,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为未来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从鸡西城子河的偏远山沟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哈电集团汽轮机厂到“下海”创办企业,再从哈尔滨辗转来到上海,进行二次创业,王鸿雁兜兜转转,却始终不改对汽轮机相关产品技术的研究热情。如果要给王鸿雁贴上一个标签,“技术控企业家”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