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小谢”的感人故事
——访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普陀区一剪美理发店业主谢光照
文/陈凤
2016年12月5日,对于上海普陀区一剪美理发店业主谢光照而言,是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表彰大会暨纪念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谢光照作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之一,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和合影留念,为他过去40多年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社区理发师,怎会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总理接见?这其中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前不久,笔者来到一剪美理发店,聆听谢光照的创业经历和十五年坚持为社区居民(尤其老年居民)服务的故事,内心深受触动。相信读者看了他的故事,会和我们一样,感动之余,更平添一份对人生的追问、对责任的认识。
人见人赞的理发师
谢光照今年46岁,是普陀区石泉路街道的“大红人”,热情的社区居民看到他,都会亲热地喊一声“小谢”。“小谢头发剪了老灵额,宁阿老好额”“阿拉做头发就欢喜寻小谢”“小谢待人客气,长得也帅”……石泉路街道居民来自五湖四海,不论男女老少,都对小谢赞不绝口。一剪美理发店已在铜川路某小区静静地开了16年,规模不大,门面也不起眼,却收拾得温馨妥帖,给人有一种家的感觉。进门,左侧有个玻璃橱,里头摆满了奖牌和荣誉证书,以及李克强总理接见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的合影,仿佛诉说着这家店的业主与众不同之处。现在,一剪美理发店每天生意都不错,谢光照作为老板自然开心。这十几年里,他凭手艺在上海成家立业,有了一双聪明可爱的儿女,还收获了荣誉,收获了社区居民的称赞和喜爱。这一切看似挺顺利,其实背后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往事。
谢光照的老家在安徽省六安市武陟山村,在那里度过了20年青葱岁月。改革开放以来,千千万万农村青年进城务工,谢光照也心动了。1993年,21岁的谢光照提出要去上海打拼,父亲不同意:“你去上海能干什么?”可他执意要出去闯闯,就拿了90元钱,背上一只大挎包,挤上了开往上海的绿皮火车。“父亲,您放心,有一天,我一定会混出样子!”他在心里下了决心。
到了上海,比老家高出许多的物价,使他口袋里的钱很快用完了。为了解决生计,他来到苏州河码头做装卸工(搬水泥),这是最苦最累的活。那时正值炎夏,一天搬下来,水泥混杂汗水,凝结在全身皮肤上,苦不堪言。做了一段日子,他来到普陀区一家饭店做洗碗工,长期浸泡在洗洁精中,使他双手严重过敏,只得改做送货工,送熟食送了两三年。90年代中后期,开始送液化气,风里来雨里去,扛着液化气罐,在居民楼爬上爬下,十分辛苦。直到2002年,他留意到铜川路上一个新建的居民小区,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居民理发不太方便,便萌生了要在小区内创办一家理发店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边打工,边挤出时间去美容美发职业学校,系统地学习了美容美发知识,接受了理发基本功训练。“要干就要好好干,要合法经营,干出点样子”。在当地工商部门和热心人士的关心指导下,他成功拿到了“一剪美”营业执照。开业后,凭着过硬技术和用心待客,生意逐步有了起色。店里从当初只有一个“光杆司令”,发展到现在有5名员工,并且在十几年里为社会培养了40多位青年理发师。多年诚信经营,为小店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服务范围从小区内部扩展到了邻近多个小区。前几年,一剪美理发店成功获得上海市美容美发协会颁发的二星企业荣誉。
这就是谢光照的创业历程,是一个实实在在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小谢的创业故事,传递了一种正能量,它告诉我们:只要不怕吃苦,努力工作,学点本事,真诚待人,就会获得回报,更重要的是能获得社会的尊重。
感动社区的“贴心人”
理发店老板兼理发师,只是小谢的第一重身份,他的另一重身份,真正赋予了这个故事更深层次的意义。
2003年,一剪美理发店开业一年,生意刚有起色,谢光照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回报社区,回报社会。得知区个体劳动者协会每年都会组织“4·15”爱心行动日活动,他十分激动,积极报名参加。就这样,每年4月15日,他都会停业一天,带领5-6名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的理发师,走上街头,深入社区,为老年居民和其他有需要的居民义务理发。十五年来,光是该项活动,就为3000余位居民提供了理发服务。他想到,普陀区石泉路街道老社区较多,老年人口数量较大,便主动和石二居委会商量,将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一定为“真诚关爱日”。每到这天,他会带领普陀区个私协会石泉工委会小分队的理发师免费为社区老年居民理发。起初,老人们对他们并不信任,担心理发过程中会推销其他产品。然而事实证明,不但没有推销,无需付费,理发师还热情地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讲讲外面发生的趣事,老人渐渐越来越信任这支队伍。就这样,每月月末的“真诚关爱日”,成了老人和小谢团队风雨无阻的“约会”,现在每次活动都能服务60多位老人。“也不是真为省那十几块钱,就是想跟小谢他们说说话”。一番质朴的话语,道出了老龄化社会的无奈,也让小谢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既然老人这么需要我们,还想多做点事”,他说。
现在,小谢在招聘理发师的时候,都事先声明:来我店里是要参加义务理发服务的,而且不能因为免费就随便应付。有时也会遇到个别员工不支持,甩手而去;也有家人的不理解,抱怨他刚站稳脚跟,干嘛去做那么多赔本事;更听过旁人冷嘲热讽:“为了拉生意,开始作秀炒作了,看能坚持多长时间”……压力如潮水般涌来,让小谢一度感到迷茫。有一天,一个老人拉住他,跟他说:“小谢,你为大家做了件大好事,我们会把你的好一直记在心里的!”那一瞬间,小谢豁然开朗,决定在志愿服务的路上继续朝前走。
谢光照又把目光转向老人最多的地方——敬老院。他带领石泉工委会理发师主动与街道的“云集敬老院”和“石岚敬老院”联系,定期上门免费为老人理发,帮老人打扫卫生,还为老人送水果。老人们每次知道小谢他们要来,都会喜笑颜开地坐在门口排队等候。除敬老院,谢光照还跟铜川居委会合作,为社区8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和困难居民免费理发,为百岁以上老人提供无偿上门理发服务。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冬天天气寒冷,小谢和其他理发师会先把理发工具捂热,准备好热水,不让老人皮肤受凉;夏天,他们会增加上门频率,边理发边和老人拉家常,看到老人脸上绽放出快乐笑容,小谢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多年来,小谢和不少老人结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有一次,一位103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请小谢上门为她理个发。她躺在病床上,用微弱的力气对小谢竖起了大拇指,说:“小谢啊,我走后,会在天堂保佑你!”听到这话,小谢忍不住眼眶红了,但他还是笑呵呵地为老人理完了最后一次发……
十几年来,小谢和他的理发团队已为6000多个居民提供义务理发,他们和老人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渐渐地在周边传开,感动了整个街道,大家都称谢光照是“贴心人”“身边的活雷锋”“爱心理发师”。
追求更高境界的优秀党员
2010年,谢光照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有了第三重身份: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年青党员。他认识到自己在学识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报名参加了经济管理创新研修班,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企业文化及团队建设、民主法制基本知识等。学习使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内涵,有了更高追求,对服务有了更深理解,对未来也有了更好的规划。
2011年,谢光照当选为普陀区个私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感到责任更大了,开始思考如何发挥协会力量,带领更多的会员,将服务小队规模扩大,将服务范围扩大,为社会多做点贡献。
2013年,机会来了。石泉街道的“创业园”申请到政府购买为民服务项目资金,园区领导找到石泉工委会,经过双方讨论,提出“资源共享互助协议”的建议,由创业园和石泉工委会共同在石泉街道开展“流动大篷车”便民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谢光照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自觉履行副会长的职责,尽最大努力发动美容美发界同行积极投身到活动中。考虑到大家对于政府购买服务不是很熟悉,他就认真研究有关政策,耐心细致地回答同行们各种各样的疑惑,还给他们讲述自己的服务经验、活动的前景、预期的成果,从而打消了大家的顾虑,认识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是政府直接向社会组织购买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形式,是一项民心工程,同时参加服务人员还能享有一定的经费补贴。最终,谢光照成功说服21家理发店参与活动。每月理发师们都会跟随“流动大篷车”,开进社区,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为老年居民免费理发。几年下来,活动共筹集项目资金10万多元,服务居民将近21000人次。活动赢得社区老年人交口称赞,也得到了石泉街道领导的认可。
去年7月1日,家乡的领导邀请小谢回乡,参加建党96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大会为他颁发了“优秀共产党员”证书。中共六安市委组织部在党建广场栏目一遍遍广播着流动党员谢光照的先进事迹。
年华似水,离开家乡整整25年,如今的谢光照带着荣誉,回到家乡看望了父老乡亲,也实现了当初对父亲的承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上海市文明个体工商户、上海市先进个人、上海市个体劳动者“五四青年奖”、普陀区先进个体劳动者、石泉社区2017年度“百姓明星”……这一连串的荣誉,是对谢光照多年来奉献爱心和模范表率的充分肯定。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实现了一名普通个体工商户回报社会的理想。“一推一剪皆是爱”,谢光照发自内心的善举,春风化雨般温暖着许多老人的心灵,让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爱心在石泉社区传递开来,为上海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美好的温情。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上海,像小谢这样有爱心,又愿意服务老人、关心老人的人士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看了他的故事,相信读者在感动之余会受到某些启发,会领悟到人生的某些责任和意义。